高雄分事務所

服務緣起
 

兒童早期的各項發展是日後智能學習、身心健康重要基石,發展遲緩兒3歲前療育成效是3歲後的10倍,然而衛生福利部近3年統計,進入機構接受服務不到2成人數,「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原則仍需加強推廣。
 

高雄服務處以兒童早期療育為主,提升兒童的認知、生活自理、語言理解與表達能力。本會依在地早療資源盤點後發現,由於資源分布不均,許多忙於生計的弱勢家庭父母,無暇接送或陪伴孩子進日間機構、找復健診所,家長期待服務能有「鄰近性」、遲緩兒童需要「個別化」療育設計,因此,自103年起,本會以社區式、彈性時段療育課程為目的,運用高雄聖文生天主堂旁舊式幼兒園場地修繕,展開為發展遲緩幼兒的家庭服務。
 

近年來許多家長反應,身障兒進入小學體系後,由相對自由及小團體的教學模式,轉為進入需要自主學習、自我管理的大團體生活,他們經常發生人際互動障礙,導致校園生活適應困難、沒有朋友、無法融入班級的情形。為此,本會於110年即展開國小特殊兒童的「社交小學堂」,以社會性遊戲、認知語言以及理解溝通等課程,協助孩子建立社會參與的習慣和能力。

 

服務現況


早期療育教室
 

課程規劃:

每週一下午3點到4點半親子感統遊戲課程、每週二下午3點到4點半親子繪本藝術課程。
 

課程大綱:

1.親子感統遊戲課程:在親子團體課程藉由來自生活環境中各項感覺的刺激,讓身體可以適時的反應與運用,發展遲緩的孩子藉由感統的訓練,可增加肢體運用以及情緒的穩定度,讓大腦的功能更活化!課程中家長的參與能改變親職功能及學習療育技巧。
 

2.親子繪本藝術課程:在親子團體課程中,老師除了透過遊戲、繪本、創作、手工藝品、點心…等相關的創作,更是運用生活中易取得的元素,提供孩子多元的學習以外,同時引導家長與孩子互動,陪伴孩子們一起探索未知的世界。

 


 

社交小學堂

課程規劃:

共設立兩班,配合國小上課時間,於學校課餘時段安排每班每週兩個半天的課程。第一班:每週一、四上課;第二班:每週三、五上課。

 

課程大綱:

1.社會情緒課程:心智理論、遊戲行為、情緒行為、問題解決

a.心智理論-利用心智理論專書的例子教導基本信念,並教導笑話

b.遊戲行為-打擊樂(太鼓)、規則性遊戲、象徵性遊戲(物品替代、無中生有、賦予屬性)

c.情緒行為-利用情緒教育實物工作手冊的例子教導,發生什麼事、他人的心情怎麼樣、為什麼他會感到…? (因為…所以…句型)。

d.問題解決-狀況劇(怎麼辦?我覺得可以…)。

2.藝術創作課程:水彩畫、人動物物品畫

a.水彩及蠟筆繪畫技巧提升(如練習混色、掌握水彩顏料比例與水分控制),幾何圖形建構練習(如橢圓形、弧線、U行曲線),幫助邏輯思考與訓練。

b.展示發表作品同時輪流進行句型練習。

 

3.認知語言課程:消費技能(管理錢財、採購)、認知能力

a.基本數學概念-加法、減法、時間概念(早中晚、星期、月份、日期、小時、小時分鐘、錢幣、鈔票);購物技能。

b.認知表達概念-透過益智教育組合玩具(如積木)培養三度空間概念及手動操作能力,鼓勵發表提升語言能力。

 

4.溝通課程:聽者語言、說者-回答問題、說者-主動表達、閱讀理解
a.聽者語言-團體中注意行為、聽指令、接受性。

b.說者語言-回答問題(以主題式內容如認識台灣,利用WH問句、人事時地物帶領孩子探索全台縣市)、主動表達(表達需求、WH問句)

c.閱讀理解-讓孩子學習閱讀20-30字的文本(如使用童詩帶領孩子認識動詞和受詞的使用方法),學習畫重點、抄筆記、完成課堂作業。

 

5.點心、打掃、遊戲時間:人際互動、家事技能

a.會聽鐘聲並做出正確反應,點心時間會與人分享或向別人借東西。

b.打掃工作時間練習各種掃地清潔技巧。

c.遊戲時間會找ㄧ個遊戲自己玩或參與他人遊戲。

 



辦理相關活動

 

1.家長座談會

老師透過向家長介紹課程初衷與內容規範,並說明孩子現階段表現與行為觀察,雙方透過討論實際教學過程可調整的細節,由家長訂定教學目標與方法,並由老師帶領家長回顧整個流程所應用之教學技巧。

 

 

2.家長支持性活動

家中兒童為發展遲緩或身心障礙的家長除了經過心理調適、從職場退出成為全職照顧者等歷程,同時還為把握孩子的黃金關鍵期至各地進行療育課程。在擔負所有照養責任的過程,不僅面臨經濟、生活與教養等壓力,甚至因不了解特殊兒童的教養方式而時常感到無助且挫折,影響家庭成員間的情感連結與生活品質。為此不定時提供早療相關資訊,辦理音樂照顧、家長分享會等活動,適時提供家庭方法和支持。

 



3.暑期夏令營

期待特殊生接觸不同於學期間的常態課程,透過不同的活動內容激發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在團體活動自然互動的情境中學習觀察他人、察覺自己的情緒,練習以穩定的情緒、以適當的方式理解與表達。

 

4.年度成果展、社區適應

結合聖誕節辦理親子活動,並策劃兒童的繪畫展覽,邀請教堂教友及社區民眾共融,讓社區大眾更加認識特殊兒童之外,更能讓家長們看見努力的成果。本會每月辦理社區適應課程,帶孩子走入社區。
 

 

我們要做的事

 

1.提升0-6歲發展遲緩兒童認知、生活自理、語言理解與表達能力。

2.滿足弱勢家庭的發展遲緩兒就近接受早期療育相關課程。

3.根據早期療育服務對象擬定個別化服務計畫,提升其在粗大、精細動作、認知理解、溝通表達各領域的能力發展。

4.結合在地社區資源,幫助社區民眾對弱勢者同理心與認同感,促進社會適應與融合。

5.成立社交小學堂,培養國小特殊生問題解決、社會互動、理解語言、手眼協調的能力。

 

社會影響力/預期效益

1.提供30~40位發展遲緩兒接受認知、生活自理、語言理解與表達能力刺激,就近接受早期療育相關課程。

2.協助18位特殊生轉銜國小教育,提供1,536人次社會參與的習慣和能力訓練。

3.辦理10場家長座談會,實體活動參與30人,網路活動觸及至少5,000人次。

4.辦理6場家長支持性活動,實體活動參與60人,網路活動觸及至少3,000人次。

5.辦理2梯次暑期夏令營,實體活動參與20~24人,網路活動觸及至少8,000人次。

6.辦理1場年度成果展,實體活動參與80人,網路活動觸及至少8,000人次。


我要捐款支持 → 高雄分事務所

 

巷弄長照站-社區照顧關懷據點

 

服務緣起


根據內政部統計,截至2018年3月底老年人口佔總人口的14.1%,且有增長的趨勢,也代表台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老人照顧需求相對提高,同時因為社會環境的變遷,家庭結構核心化,婦女就業需求亦大增,致使家庭所能扮演之照顧功能逐漸受到影響,甚至產生鰥寡孤獨之老年人口獨居,或是雙老彼此相互照顧的家庭型態,社區的照顧問題已迫在眉睫。本會2019年於高雄分事務所設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透過據點服務的提供,強化社區照顧的能力。
 


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服務現況


本會針對社區中65歲以上獨居、失能或需要關懷之長輩提供健康促進課程、共餐、電話問安及關懷訪視服務,促使社區中的長輩感受到關心及溫暖,生活安全感提升。同時藉由活動延緩衰老現象,並與社區其他長輩及志工聊天,分享彼此生活趣事及課程作品,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以期預防失能與失智,達到活躍老化。
 



 

我們要做的事


1.關懷訪視:每週深入社區長輩家中進行訪視記錄,觀察長輩生心理及生活狀況,依據長輩情況提供適切的服務
2.電話問安:透過每週電話關心社區長輩的生活近況
3.健康促進:提供動態體適能課程及靜態藝術課程活動建立長輩間良好的互動和人際關係。
4.共餐服務:提供據點參與建空促進課程長輩中午共餐服務
 


社會影響力/預期效益


1.提供57位社區長輩關懷服務。
2.提供192人次以上關懷訪視服務、240人次以上電話問安服務、1,200人次以上健康促進與共餐服務。

 


聯絡我們

地址:高雄市苓雅區三多二路219號

電話:07-7169192

傳真:07-7715486

電子信箱:khs@beunen.org.tw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隱私條款 關閉

GoTop